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bob半岛在线登录四次全体会议发言

发布时间:2024-05-04 08:23|栏目: 新闻动态 |浏览次数:

  半岛综合体育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于3月11日上午9时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多名政协委员就有关议题作大会发言。

  各位委员,现在开会。今天大会的执行主席是杜青林、陈奎元、张榕明、、、郑万通、陈宗兴、王志珍。出席今天大会的有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同志,以及中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让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

  今天上午会议的议程是继续进行大会发言,会议将有16位委员作大会发言。首先请张鸣起委员发言。陈福今委员准备。

  各位委员,我代表全国总工会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依靠劳动尊重劳动倡导劳动 充分激发广大劳动者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大国。劳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劳动者在我国生产力要素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从一穷二白到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靠的是战天斗地的劳动激情;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由经济崩溃的边缘到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靠的是开拓进取的劳动精神;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们从率先走出危机到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靠的仍然是共克时艰的劳动信念。

  但是,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出现了不重视劳动、不尊重劳动者的现象,社会功利心态和投机倾向有所抬头,不少人存在一夜暴富的心态,不愿意从事具体劳动;劳动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比例明显偏低,劳动者的地位与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不相称。长此以往,将对我国社会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在社会发展中更加鼓励劳动创造,努力营造勤奋劳动、诚实劳动、创新劳动的良好氛围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必须依靠劳动、尊重劳动、倡导劳动。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发展实体经济、鼓励劳动致富,仍然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在全社会唱响“劳动光荣、工人伟大”的主旋律,广泛开展崇尚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关爱劳模的活动,采取有效措施,使通过劳动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真正成为人们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和普遍追求,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

  劳动创造财富、创造价值的科学论断告诉我们,财富的形成是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劳动是生产要素中最为重要、最为活跃、最有创造力的要素,是创造财富最主要的源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劳动等人的因素相对于物的因素的作用日益突出,贡献率日益增大。应高度重视劳动要素在收入分配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使收入分配更多地向劳动倾斜,实现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增长同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应推动全社会支持企业依法普遍建立工会组织、普遍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完善企业职工工资协商共决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劳务派遣工同工不同酬问题。应大力提高劳动者职业素质和技能水平,建立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形成有利于劳动者学习成才的引导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通过劳动者技术技能的提高,进一步增强他们的就业本领并提高他们的劳动报酬。

  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其协调稳定程度影响并决定着社会和谐的程度。应建立健全党政主导的维护职工权益机制,重视发挥工会等群众组织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健全劳动立法执法体系,进一步完善涉及职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着力解决影响劳动关系和谐与职工队伍稳定的体制、机制和制度问题。

  应充分发挥职代会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独特优势和积极作用,调动和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管理作风、管理理念深刻转变,不断扩大职工群众在企业事务中民主决策、民主参与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应建设和传播先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引导企业树立以职工为本的理念,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和人文关怀,引导职工关心热爱企业,为企业发展献计出力,以先进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培育和谐劳动关系。

  各位委员,我代表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传承文化遗产建设文化强国》。

  我国是文化遗产大国。当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越来越惠及广大民众。但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比如,古蜀道沿线一些历史建筑年久失修,一些考古遗址被不合理占压,整条文化线路的生存面临威胁。

  比如,新疆坎儿井平均每年干涸32条,照此速度,不要20年坎儿井将全部干涸。再如,一些博物馆资金人才技术投入不足,藏品自然损毁严重。尤其是“建设性破坏”、“保护性破坏”、“拆除式维修”等文化自残事件屡有发生。近期,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拆引发的热议,再次反映出在如何处理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如何科学保护文化遗产方面,仍然存在法律、制度上的缺失以及认识上的误区。

  文化遗产保存了民族的记忆和智慧,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交流的重要载体,是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近些年来,我们委员会先后组织了大运河、杭州西湖、滇越铁路、新疆坎儿井、川陕古蜀道、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博物馆,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专题调研,深感必须怀着对文化遗产敬重、敬仰、敬畏之心做好保护传承工作。

  一、要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动上。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资源,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不仅要在口头上,更要在行动上科学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南方有一位市长,在旧城改造中发现一片历史街区,马上就下令停止拆迁。他说,再过若干年,我在任期间盖了多少高楼大厦,人们不会记得了,但把这片历史街区保护下来,人们或许还记得我。如果把它拆了,我将成为历史的罪人。这番话实实在在,提醒我们要把传承文化遗产作为实现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部署,科学发展,使文化遗产保护线

  二、加大文化遗产工作统一领导与协调力度。文化遗产工作涉及许多部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工作,正是国务院批准建立了由13个部委和沿线个省市共同组成的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以及有关机构,相关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建议国家成立统一高效bob半岛在线登录、职能明确、分工到位、协调有序的文化遗产保护协调机制,统筹管理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工作。

  三、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依法保护文化遗产工作。抓紧修订《文物保护法》,尽快制定出台《博物馆条例》、《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重视并制定古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古蜀道等专项保护和管理条例。对已经颁布实施的《非物质遗产法》等法律法规,要加强执法监督,确保落实。推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四、合理利用文化遗产,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和文化产业、旅游业发展。一要深入发掘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在科学保护的前提下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展示和利用,使之成为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二要营造健康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氛围,防止过度开发文化遗产,尊重历史事实,少些“演义”,少些“戏说”,争取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三要保真打假,加大执法力度,反对制造假古董,在鉴赏、评选、收藏活动中不给赝品以立足之地。

  五、重视做好申报世界遗产工作。申报世界遗产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渠道。坚决防止重申报、轻管理的倾向。有一处景区,刚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当地领导就提出:一要修建索道,二要景区整体上市。这样急功近利,后果将不堪设想!杭州西湖申遗成功后,地方政府当即作出“文物不破坏”等“六个不”的承诺。这种负责任的态度得到国际国内的赞许。

  “权利式保障”是一种基本人权,譬如粮食、房屋、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基本生存要素,属于每一个国家公民都有权利享受的社会福利保障,必须要由政府负责,是政府行为。“救济式福利”是出于人的同情心与同理心,向政府未能够照顾、而又迫切需要被施以援手的弱势社群进行拯救,保证其基本生活得到满足,需要民间团体协助处理,是社会民间行为。

  社会慈善事业是以爱心为主,投入大量的民间金钱、人力、时间、空间、各种平台和关系,以及社会上种种可调动的资源,帮助弱势人群,照顾政府社会福利保障系统之下的“漏网之鱼”,但绝不是以此为本,赚钱分利。过去很多慈善团体打着“慈善”旗号,利用善信大德的信任,将募集的资金放入自己口袋,或扣除大量的行政费用,变成“管钱的大吃大喝,没钱的没吃没喝”。不但违背辱没了捐赠者的良好愿望和仁爱之心,属不仁;而且侵吞扑灭了弱者的救济与残存的希望,属大不义。

  民间的社会慈善事业与政府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之间的关系,应是互补而非互斥。在西方,有很多非政府民间团体,采取与本国政府对抗性的政策,推行慈善事业,或打着慈善的旗号,做别有用心的工作。这些行为,完全不符合中国国情,有碍中国社会和谐发展。在中国实行的“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下,民间慈善力量是天然的可以对政府保障水平作出补充的力量,能够有效弥补政府保障力量的不足,提高困难群体的生活质量,理应形成互补配合关系。

  慈善事业是福利而非权利。权利是人人都能够享有的,而福利是有需要的人才可获得的。在国家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安全系统以外,政府未能顾及周全的范畴下,部分人士没有得到政策的恩惠,就需要通过慈善事业来弥补政策的不足。因此,慈善事业的受众对象,是政府政策未能覆盖的小众弱势之群,而非大众社群。倘若是大众集体需要的,那应是政府出面协调供应,最终变成全民的社会福利保障的政府行为。

  做慈善事业最重要的是公信力,用钱不当是当前中国社会慈善事业最大的敌人。想做好事的人很多,但大多担心自己的钱能不能真正帮助到他人。一旦发现钱被挪用买了高级轿车、盖豪华办公楼、在高档酒店请客吃饭,甚至被贪污,从善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因此,社会慈善事业必须“透明化”,在“阳光”下运作,公开慈善款物的收支情况,包括善款筹集、管理、使用等信息,自觉接受监督,才能提升公信力,使大家敢于慷慨解囊。

  第一,肥胖率日趋增长,超过“安全临界点”。与1985年相比,2010年我国7至18岁城乡学生身高、体重显著增长,但肥胖率也增长了7.9%,尤其是城市男生肥胖率已达14.2%,“小胖墩”越来越多。目前bob半岛在线登录,我国城乡学生的肥胖率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10%“安全临界点”。青少年时期出现超重、肥胖,将导致成年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患病率大大增加,这对整个民族身体健康将造成极大危害。

  第二,心肺功能下降,运动能力趋低。与1985年相比,2010年我国7至18岁城乡中小学生肺活量下降了11.4%,大学生下降了近10%。小学生50米×8往返跑,初中、高中、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8.2%、10.3%和10.9%。中小学男生引体向上最大降幅达到40.4%。这些情况表明:我国青少年胸围越来越宽,肺活量却越来越小;身材越来越高,跑得却越来越慢;体重越来越重,力量却越来越小。

  第三,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攀升,位居世界前列。2010年,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40.9%,初中生为67.3%,高中生为79.2%,大学生为84.7%。我国“眼镜娃”的比例高、增幅大、低龄化,已居世界前列。青少年视力不良已严重危及我国人口质量,导致征兵、航空、航海等特殊行业不得不降低视力标准。

  据调查,我国中小学体育课开课率不高,仅有42.7%的小学生和25%的初中生每周上3节体育课,73.5%的高中生每周上2节体育课,这与规定的“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相差甚远;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2008年,某省会城市的2000余所中小学校,400米标准田径场仅有38块,比例不足2%;各级学校体育师资力量短缺,诸多省市缺额达1/5以上;加上体育和健康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不高,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体育课的质量与效果也大打折扣。

  雷锋精神的魅力来自生活、来自民众。我采访他的战友们,总结出雷锋有五种精神:一、忠诚信仰的爱国爱党爱人民的“报国精神”;二、助人为乐热心奉献的“傻子精神”;三、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螺丝钉精神”;四、刻苦学习和钻研理论的“钉子精神”;五、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节约箱精神”。对全国人民来说雷锋是一个有亲和力、有吸引力的人,是一个可敬可爱可信赖的人,是全国人民都可以学、都可以效仿的道德楷模。

  特别是五十三条“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雷锋做得最出色。他是抚顺市的市人大代表,情系群众,为帮助灾区主动捐了自己攒的100元钱。《宪法》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活动准则,雷锋是自觉履行法定义务和社会责任的模范公民,结合学习《宪法》学雷锋,更有普遍的和久远的作用。

  学雷锋从小时候学起,从小事情做起。郭明义、丛飞、徐虎等都是从小时候开始,从小就节约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从不挥霍铺张。让座位是寻常事。一位退休女工看过《离开雷锋的日子》在座谈会上哭着说,她年轻时学雷锋,几乎没在公共汽车上坐过,如今老了,却没人给她让座。学习雷锋,扶老携幼,就从让座位这样的寻常事学起。

  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需要时间来理解上个世纪的雷锋。要认真带头学习、起表率作用的是各级领导干部。群众对学雷锋的最大疑虑是“民学官不学”,尤其是有些人要求别人学雷锋,自己却以权谋私,牺牲群众利益。学雷锋,关键看领导干部的引领作用,带头学,就得有“朱德扁担”的精神,拿出行动来。经常做,就得像孔繁森、杨善洲那样,情系民心,为民解难。

  随着华侨华人回国投资创业、工作、居住及探亲旅游越来越多,现有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已不能完全满足人才、资金、技术等深层次交流需要,主要表现在:一是现有的华侨华人居留审批管理办法不能满足华侨华人探亲、旅游、访问、投资、工作等跨国流动的需求。如对持有中国护照的华侨来说,1986年颁布的公民出入境管理办法仅对回国定居作了规定,但由于华侨在国内没有户籍和居民身份证,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受到了极大限制。

  1.借鉴印度“海外印度人公民身份”的做法,颁发海外华人华侨特别身份证件,在创业就业、项目扶持、子女教育、医疗服务、购买住房、出入境程序办理等方面享受国内公民同等待遇;或借鉴《港、澳、台同胞回乡证》的做法,实施华人华侨回乡免签。对于无犯罪记录的申请人,由本人及在国内的亲属提出申请,并经原户籍管理部门证明,可领取《华侨华人回乡证》。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支持社会组织、机构、个人捐赠和兴办公益性文化事业,引导文化非营利机构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也调动了各种社会力量投入文化事业的积极性。近一个时期以来,建立各类文化公益组织,兴办文化非营利机构,方兴未艾,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事业,可以使资源配置更加灵活,形式更加多样,因而使用效率也更高。这在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不足,配置资源手段和形式单一的情况下,更显出其独特的优势,特别是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高雅艺术的推广和普及、文化教育与人才培养、艺术探索与创新等非营利领域,其独特的优势更为显著。然而在实践中,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仍面临着诸多的障碍:

  二是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不配套。对于非营利机构兴办文化事业,出资人、捐赠人、受益人等缺乏应有的法律保障,对公益性文化机构的运营和管理缺少法律规范,而对那些利用公共文化资源营利谋私行为也缺乏必要的惩罚。特别是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各项税收等优惠政策,因缺乏实施细则而无法执行;一些减免税政策因程序复杂、手续繁杂而难以落实。以上种种,既挫伤了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事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社会公益组织、文化非营利机构健康、规范的发展。

  一个时代留下的不能只有高楼大厦。文化代表一个民族的性格,也塑造一个民族未来的性格。参与文化建设是每个公民的权利。要建设开放、充满活力的文化,就需要建立开放、充满活力的文化体制。我们相信,有着五千年历史传承,善于汲取各国优秀文化经验的中华民族,通过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和聪明才智,使政府、市场和文化非营利机构良性互动,定能创造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灿烂文化。谢谢大家。

  文化引领时代风气之先。随着两岸关系进入和平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签署,两岸经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取得重要成果。我们认为,当前应不失时机地推进两岸文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两岸中华文化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从而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更为牢固,推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落实取得实质性进展。

  为此,两岸同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共同努力:一、推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实现制度化。建议顺应形势发展,抓住难得机遇,并借鉴ECFA的成功经验,推动两岸文化层面的议题协商,适时商签两岸文化领域交流合作协议,推动文化合作从感性向理性阶段跨越。以文化为基石,为把两岸合作提高到着眼未来的新层次创造条件。

  三、为两岸文化合作培养高端复合型人才。建议:一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吸纳台湾优秀的文化人才,特别是具有丰富国际经验的编创人才,实现在观念上更快地与国际接轨,在创作手法上更加先进新颖,作品更具国际化品位,从而增强文化产业影响力和文化产品竞争力。二是推进两岸高校与文化企业合作,将教学融入到文化产品创意、制作、发行的产业化环节中,培养多层次的新型文化人才。三是大力提升文化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其充分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创作出更多具有中国气派和时代特色的原创精品。

  四、努力塑造中华文化的时代形象。和谐是中华文化的主流。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今天,倡导和睦、和谐、和平的“三和文明”,应当成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时代形象,将中华文化审美空间扩散到国际性文化通感。对此两岸可携手研究,共享成果。一是建议把文化交流纳入两岸关系各种交流沟通平台,在“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海峡论坛”等重大活动中进一步增加文化合作议题的比重。

  近年来,中国办了很多举世瞩目的大事。我们相继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深圳世界大会等等,其他诸如国际性会议、论坛更是不计其数。这些大型活动,从各个方面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显示了当代中国强大的国力和全民动员能力,也显示了党和政府领导的坚强和民心的凝聚。应该说,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适当办一些这样的大事是应该的。

  近年来,我们也建设了许多大工程,有大型水电设施、大型场馆、交通工程等,中国的高速铁路是全世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总和,速度之高、规模之大、线路之长都是世界第一。这些大工程,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创造了大量的投资机会和就业岗位,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也为人民群众过上富裕生活创造了前提条件。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兴办一些这样的大工程也是十分必要的。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办大事、建大工程都要花费大量的钱财,使用大量的民力,消耗大量的资源!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共存、一分为二的,古人云:“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这就是说要适度!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治国兴邦的理念可供借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现在党中央倡导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搞好统筹协调,也是蕴含着这样的朴素理念。

  办大事、兴大工程要花大钱财。一些国际性的重大活动,虽然具体花费多少很难说清,但动辄上千亿是常见的,现在大型工程的投资上千亿的不少,上万亿的也有。归根结底这些投入都是来自国家的税收,是靠无数老百姓艰苦劳动创造的!这样的活动搞多了必然加重百姓的负担。如果这类事情适当少办一些,就可以少征些税费,“放水养鱼”,藏富于民,可以办许多与百姓生计相关的养老、医疗、济贫、住房之类的事,为国民经济增添活力,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奠定基础。

  大家都知道,所有道路交通、水利设施、建筑工程都是质量第一的百年大计,必须保证长久的安全,来不得丝毫的、片刻的疏忽,碰到现在不少地方政府又热衷于搞献礼工程、标志性工程,许多工人长期超时超强度地干活。基层的领导和职工们时时刻刻都在紧绷安全、质量的弦。现在大家一起聊起来都感到工作和生活压力非常大。因此,我们应当珍惜民力,让老百姓生活得轻松一些,社会才会更祥和。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为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制定了全方位的支持政策,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贵州作为我国西部多民族聚居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兄弟省市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方针政策,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人民生活和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但受地理条件和发展基础薄弱等因素的影响,贵州目前仍是全国最贫困的省份之一,多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排位比较靠后。2010年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62.4%,比全国平均水平落后8年,比西部平均水平落后4年。按照新的贫困标准2300元测算,贵州仍有1521万人尚未脱贫,占全国贫困人口的11.9%,占贵州农村户籍人口的45.1%。贵州尽快实现富裕,是西部和欠发达地区与全国缩小差距的一个重要象征,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一个重要标志。

  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贵州的发展。等多次到贵州考察调研指导工作,对贵州的工作作出重要指示。2011年主席和王刚副主席等13位全国政协领导先后到贵州视察指导工作。其中,5月底主席赴武陵山区就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调研,对进一步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指导性意见。6月初王刚副主席率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到贵州调研,提出了制定全面支持贵州加快发展、指导贵州编制好专项发展规划等建议,总理、副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批示。

  这个文件的出台bob半岛在线登录,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同志对贵州各族群众的亲切关怀和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重视,是中央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全局和国家兴旺发达的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对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历史性机遇,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对确保贵州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起到重要作用。

  目前,贵州省委、省政府已对学习贯彻国发2号文件精神作出了全面部署,下发了实施意见,对文件确定的各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和责任分工,制定了有力的保障措施。贵州各族干部群众倍受鼓舞、精神振奋,决心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国家部委和兄弟省区市的支持帮助下,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努力在一到二年内使国发2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取得明显成效,三到五年实现贵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确保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

  贵州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将充分发挥优势,认真履行职责,努力在学习贯彻国发2号文件上狠下功夫、多做贡献。一是围绕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和加快农业现代化,加快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多谋大计。二是围绕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解决长期制约贵州发展的瓶颈问题多建真言。三是围绕产业发展、扶贫攻坚、民生保障,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多献良策。四是围绕生态环境建设和石漠化治理,保住贵州绿水青山多出实招。五是围绕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多聚力量。

  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针对文化产业特点开发了一系列金融产品,以满足各类文化企业的金融需求。以北京银行为例,是国内第一家支持文化产业的金融机构,通过专业化的产品方案、专营性的服务机构、专家型的金融团队,在过去几年内为北京市近700家文化创意企业提供300多亿元资金支持,目前占北京市文化金融市场份额超过50%,立志在我国建设文化强国的道路上,做负责任的亲历者和推动者。

  但是必须看到,我国金融支持文化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具体表现在:文化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不成熟、不规范bob半岛在线登录,还没有整合形成较强的产业竞争力,很难得到资金支持;文化企业的融资信息与金融服务之间无法实现快速对接;商业银行仅靠贷款利息,无法覆盖文化企业可能产生的高风险;无形资产评估交易体系不健全,知识产权质押制度不完备,制约了文化金融业务的创新与发展。针对上述问题,为进一步推进金融与文化产业有效对接,支持文化产业振兴与发展繁荣,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以政府平台为主导,构建信息共享机制。由政府主导建立文化产业融资信息管理平台,并出台相应的支持政策。在汇集文化企业基础信息的同时,侧重于对文化企业进行筛选评定、资质认定、前景预测,并与金融机构信息对接,定期向金融机构推荐文化企业贷款项目,促进有效融资信息的有序流动,减轻文化企业搜寻融资信息的成本和商业银行搜寻投资项目的压力,实现互利共赢。

  第二,以风险分担为原则,制定差异扶持政策。针对文化企业贷款的高风险,希望监管部门放宽文化产业信贷监管标准,增加文化企业信贷规模,在风险容忍度、尽职免责制度等方面实施单独监管标准;建议财税部门尽快协调出台文化企业不良贷款呆账自主核销政策;借鉴我国在农业担保、高科技企业担保和再担保方面的做法,组建文化信贷担保公司,完善文化企业融资担保体系,分散商业银行贷款风险;鼓励商业银行加强与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和文化企业的合作,提高保险在文化产业中的覆盖面和渗透度。

  第三,以利益调整为杠杆,激发金融支持活力。给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发放文化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牌照,并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创新文化金融服务,适当探索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新型业务领域,构建服务文化产业的完整金融链条。适当减免文化企业贷款业务的营业税,并视贷款情况减征商业银行所得税,有效降低金融支持文化企业的成本。通过专项奖励、税收补贴、风险补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商业银行服务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

  第四,以制度完善为保障,健全法律配套体系。加快制定和完善专利权、著作权等无形资产登记、评估、质押、托管、流转、变现的管理办法,建立文化产业版权评估体系,发挥文化产权交易所作用,加快文化版权交易和流通,进一步加强对文化市场的有效监管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繁荣提供完善的法律配套体系。谢谢大家。

  刑事辩护是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一项基本的宪法权利。自1979年恢复建立以来,刑辩制度在维护国家司法公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调研表明近年来我国律师参与刑事诉讼的比例过低,全国刑事案件律师参与的比例不足30%,有的省甚至仅为12%。全国律师已超过22万人,但2010年人均办理刑事案件不足3件,有些省甚至不到1件,且其中还包括法律援助案件。这与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进程不相适应。

  分析我国律师参与刑事诉讼比例过低、刑事辩护制度发展滞后的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三条。一是社会对律师制度的功能作用以及律师的职业性质尚未形成共识:有些人认为律师就是包打官司,为了钱不惜替坏人说话;有些司法人员对律师存在偏见,认为律师参与诉讼会影响办案;有些辩护律师专业水准低,辩护效果差,特别是个别律师丧失职业道德的行为严重损害了律师的形象,影响了人们对刑辩的评价。

  一、正确认识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律师的法定职责就是用辩护对抗指控,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法官兼听则明,公正裁判,这体现着现代司法文明。无论服务对象是社会同情的弱者还是人们憎恨的“坏人”,无论是有偿服务还是承担法律援助,人们都不能苛求甚至指责律师。全社会尤其是办案机关和办案人员,对此都应有足够的认识。各级党委、政府应在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加强律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提升律师参与刑事辩护的积极性。

  二、保障律师参与刑事诉讼享有和行使必要的权利。辩护职能得以发挥,有赖于辩护律师充分享有并有效行使必要的权利。《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纳入了《律师法》的相关规定,解决了两法冲突问题,消除了律师行使会见、阅卷、调查取证权的法律障碍,修正案通过后应及时实施,认真执行,让新《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律师权利能够真正落到实处,让律师的权利受到侵害时能够依法及时得到救济。

  四、对追究辩护律师伪证罪设定特别程序。依据刑法第306条追究辩护律师的违法责任,不宜由本案的办案机关单方做出裁断,可由办案机关提请法院启动非法证据排除程序。如果法院认定该证据属非法证据,依法予以排除;法院认定辩护律师的行为涉嫌违法,可裁定剥夺该律师的辩护人资格,并交由公安机关启动刑事追诉程序。

  六、优化法律援助制度。一些国家的法律规定,所有的刑事案件都必须有律师辩护。我国法律援助的案件范围应当进一步扩展,可以考虑把可能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刑事案件列为强制指定辩护范围。同时,还要由政府划拨专项资金,逐步提高法律援助案件补偿标准;建立和完善法律援助最低服务质量标准,逐步提高法律援助案件办理质量。谢谢大家。

  再看我们公务办公资源消耗。2009年东部某省审计公布,调查的10家省级单位,有6家办公用房配置超标,其中最高的人均拥有办公用房220.2平方米。2010年,南京一800户3000人口的村子,村委会居然在328国道边建起了一栋4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大楼!“天价茅台酒”背后更反映了我们“三公”消费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要制定统一的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支出细则,对于审定后的预算执行结果要及时公开,对“三公”消费要公开细目。除要向各级人大、政协公开外,还要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向普通老百姓公开,以便舆论监督。要严格查处不按规定进行预算、不认真执行预算的行为。据了解,通过采取预算管控措施,“三公”消费财政预算在2009年缩减158.06亿元,2010年又压缩57.51亿元,其中2010年公务接待费压缩36.34亿元。这说明只要强力执行预算管控,“三公”消费就能从源头上得到逐步遏制。

  财税政策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国家应大幅提高对奢侈品或相关高消费服务的征税,同时应对实体经济进行结构性减税,这样既可以调节分配,避免财富过分向少数人集中,又可以将社会富余资金引导投向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巩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持国家持续创富的能力。比如德国,在目前欧美整体经济不景气情况下,仍能有较好的表现,这与政府一直崇尚简朴,非常重视、正确引导实体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澳门中华总商会副理事长bob半岛在线登录,澳门贺田工业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澳门妇女联合总会会长 贺定一: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支持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促进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澳门的发展进一步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这顺应了世界旅游休闲产业发展趋势,也为澳门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对推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对保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何紧紧围绕“世界级城市、旅游城市、休闲城市三大要素”,把握“旅游为形式、休闲为核心、中心为方向、世界为品质”四个特质,将澳门建设成为融合中西文化、环境优美、法制完善、社会管理先进的宜居城市,需要在实践中深入探讨并加以落实。

  澳门能否完成国家赋予的使命,加快推进世界旅游休闲中心建设呢?回顾澳门特区成立以来的发展,我们充满信心。澳门特区的制度优势明显,“一国两制”是澳门核心竞争力的优势源泉。澳门既有“两制”的优势,更有“一国”的优势。回归以来,澳门特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保持和谐,旅游业快速发展,成为区域性的国际旅游目的地,2011年入境旅客2800万人次,是本地常住人口的50倍,澳门旅游业正在向以休闲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

  澳门建设世界旅游休闲中心不应以澳门一地独自发展为目标。澳门是一个微型经济体,但拥有多方面优势,特别是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如何让澳门优势由小变大,重要的途径就是加强区域合作。《粤澳合作框架协定》的签署,开启了“一国两制”条件下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应抓住机遇,加大投入,促进横琴开发建设的进度,构建粤澳紧密合作的新局面。

  澳门特区也应立足自身的实际,以区域共同发展为目标,以提升本地居民的生活品质为前提,与经济适度多元化目标相统一,从拓展旅游休闲产业、丰富旅游产品、加强城市建设和人文建设、完善内外交通体系、构建绿色环保城市等方面不断优化国际性旅游休闲城市的管理与建设。同时需要重视人才的培育,大力促进人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为特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更令人欣慰的是,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两岸同胞认识到,只有坚持“九二共识”这个重要的政治基础,并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为两岸交流的主题,才能确保海峡两岸实现持久的和平与繁荣,才能在国际上共同维护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才能最终赢得两岸关系光明的未来。这是祖国大陆人民的坚定意志,也是台湾社会的主流心声。

  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是保持两岸持久和平的重要保障,也是两岸人民的历史期盼。四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取得丰硕成果。建议两岸努力排除各种干扰和阻碍,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并相应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以安天下心,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远前景,提供切实而必要的保障。

  《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具有鲜明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当前,我们要从维护两岸同胞利益,厚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物质基础出发,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框架下,通过助推祖国大陆“十二五”规划与台湾“黄金十年”经济发展构想的对接,促进两岸经济资源和市场的整合与优化配置,形成两岸经济取长补短、互利共荣的良性格局,并共同应对当前全球范围的经济困境,在汹涌澎湃的世界经济大潮中,携手抵足、奋勇搏击!

  通过商签《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协议》,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机制化进程;通过两岸合作创建文化交流基地和示范区,保护、发掘、充实和创新两岸共同认知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创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两岸文创产业基地,联手打造中华文化产业的优秀品牌,形成强大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使两岸同胞共同拥有的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成为现代人类文明的璀璨奇葩。

  坚持“九二共识”,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搞“”绝对没有出路,谋分裂下场注定可悲。我们奉劝岛内一些仍沉溺于“”迷思的政治势力,为自身计,也为台湾前途计,应体察民意,认清时势,作出明智的政治选择。台湾岛内无论哪个政党、团体,不分何种政治信仰,只要认同“九二共识”,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都愿本着“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积极务实地推动彼此间的交流,共商两岸和平发展大计,共谋两岸同胞福祉。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主任、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原主任 赵启正: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到中心。中国与世界各地的公众往来空前频繁。在改革开放前,中国每年的出国人数平均仅约1万人次,到2011年已超过2000万人次。世界各地随处都能看到中国人的身影、听到中国人的声音,他们或旅游、或经商、或考察、或参加国际会议……中国人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公民”。他们联系着世界、表达着中国,影响着世界对中国的认识。

  所谓公众的国际意识,是指国家的公众惯于关注国际社会,正确理解本国国际地位和对外政策,并具备积极、理性的国际责任感;在对外交往中言行得当,不卑不亢,处处体现爱国精神和尊重他人的共容之心。国际意识是现代公众素养中的一种必需要素。目前,中国公众对本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敏感,并极为关注国际形势对中国的影响,对国际事务有了更强烈的发言意愿。

  第二,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国际社会。中国公众不仅要知道国际社会正在发生的现实,还要知道这些现实背后的故事。我们对国际社会的了解越多、越深入,我们的视野就越宽广,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和信心就会越强。当今国际社会确有极力推销他们的政治制度并干涉他国内政的国家。但是,外国政府并不等于外国公众。当某些国家政府在某些时候、在某些事物上对我不够友善,也不意味着我们就对他们的公众以牙还牙或另眼相待。

  第三,必须避免狭隘的民族主义。中国公众不仅应有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同时也应有放眼全球的胸襟和气度。正确的民族主义是反抗民族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和奋发图强的思想意识,是为本民族辉煌文化和社会进步而骄傲的热烈情感。唯有本民族利益至上,盲目排外,难于和外国和谐相处等等,都是狭隘民族主义的反映,值得警惕。

  近年,有些网民言辞激烈地反对中国政府的某些对外援助。实际上,国际间的互助是世界文明的表征之一。几十年来,中国也曾接受过多种国际援助。随着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也正逐步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如中国目前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部队人数最多的国家,在打击、防止毒品泛滥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的援外行动得到了世界广泛的赞誉,也得到了全国绝大多数公众的支持。

Copyright © 2002-2024 半岛·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电话:13313028229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经济开发区 备案号:冀ICP备18024593号-1
网站地图